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

走進國畫山水世界 -- 張友華主講 99.08.17

一.前言:
如何在平面的畫紙上表現出有層次的空間感?放眼望去凡經我眼任何景物,都可透視出四面八方所為的遠近、前後、大小等等,這就是西方繪畫的單一定點透視方式。
然而傳統中國畫強調多點透視,以所謂的三遠法「平遠」、「深遠」、「高遠」在同一幅畫上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欣賞,畫家的視角是隨意移動的,如此,畫家可以打破空間的局限,從多個角度描繪客觀景物,畫家和欣賞者彷如去遊歷山水時,一邊走一邊看,以不同的焦點作轉換,將看見的景物一一呈現在畫面上。如清明上河圖 (附圖),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 (附圖)…等手卷,跟著作者進入他的繪畫世界。
北宋畫家郭熙,常喜愛遊歷峻山大川,細心觀察雲山泉水,師法自然,因而體悟呈現出國畫特殊的視點。
*
平遠: 將山水景物向前望去水平式無限延伸,形成空間開闊的效果,
如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 (附圖)
*
深遠: 借著墨色的深淺,山嵐表現或以平台、屋舍、山上叢林,
適當的安排處理,使山石塊面達到深而遠或斜向推展,
加強空間的深邃感,如北宋 李唐 萬壑松風 (附圖)
*
高遠: 從山下仰望高聳的山巔。 如北宋 范寬 谿山行旅。(附圖)

二.國畫表現基本技法與實景大自然比較
(
) 各種點葉法並示範
*
介字點:(附圖) (附圖)
*
胡椒點:(附圖) (附圖)
*
大小混點:(附圖) (附圖)
*
平頭點,仰頭點,垂頭點:(附圖) (附圖) (附圖)
*
夾葉:(附圖) (附圖)
*
松針:(附圖) (附圖)
*
柳葉:(附圖) (附圖)

(
) 不同枝幹表現方法:枝有四方
*
一般雜樹(附圖) (附圖)
*
松樹枝幹(附圖) (附圖)

(
) 山石紋理皴法:乃「外師造化,中得心源」。由於畫者先感受到山石的不同特性,而用不 同皴法去處理,自然表現不同的山石個性。
何謂皴? 皴字本為皮膚遇寒而皴裂,形成的紋理結構,表現於石為石之皴,表現於樹幹為樹幹之皴。 山石本凹凸不平,為造成一種立體感效果,便於研究者明確認知各種皴法的形式,至清 王概「芥子園畫傳」加附圖例,後人再賜予嘉名的。
當初龔賢 畫訣 一書中說 :「皴法名稱甚多,唯披麻、豆瓣、斧劈正經,其餘之皆門外道」。一向以披麻、斧劈區分中國山水畫的剛柔土石兩大系統,而豆瓣皴之後歸為米家雲山的一系了。
*
披麻皴:似解開的麻繩,線條交叉重疊。一般土較多其中夾雜著一些石塊,如江南土山、平原。 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(附圖)
*
斧劈皴:似斧頭砍下來的痕跡,如北方黃山堅硬的大岩石。北宋 李唐 萬壑松風(附圖)。南宋 馬遠 舉杯玩月(附圖)
*
雨點皴:如雨點打在牆面上的型態,以中鋒垂直短促,緊密而成粗糙如千萬斧砍痕,易於表現雄偉壯觀陽剛渾厚的氣勢。 北宋 范寬 谿山行旅 (附圖)
*
礬頭皴:山頭露出塊狀岩石,似明礬之結晶,結構組成。北宋 巨然 秋山問道 (附圖)
*
捲雲皴:石濤喜用此法,古云:「長夏多奇峰,天開圖畫,見熙實師造物矣」。 北宋 郭熙 早春圖 (附圖)
*
豆瓣皴:皴如豆瓣狀,當初龔賢 畫訣 一書中說 :「皴法名稱甚多,唯披麻、豆瓣、斧劈正經,其餘之皆門外道」。一向以披麻、斧劈區分中國山水畫的剛柔土石兩大系統,而豆瓣皴之後歸為米家雲山的一系了 (附圖)
*
荷葉皴:荷葉反面葉莖下垂形式,屬於披麻皴的一種變體,用筆悠揚顯出山石筋韌的力道。元 趙孟頫 鵲華秋色(附圖)
*
亂柴皴:披麻之變體,如亂柴般的紋理雜而不亂,筆法較放逸,碎亂中見有其理可尋。(附圖)
*
裂罅皴:傅狷夫。(附圖)
*
米點皴:以濕筆橫點串貫。高克恭 林山煙雨 (附圖) 。北宋 米芾、米友仁 父子 擅用此法,後人稱米點皴。表現雲山煙樹風雨迷濛的景色,渾厚滋潤畫面,成為米家山水風格。稱之為「米家山水」。
*
牛毛皴:細線如牛之毛髮,似小披麻,宜渴筆淡墨,短筆密皴,表現山石的厚重。元 王蒙 谿山高逸 (附圖)
*
解索皴:似披麻,但較披麻捲曲,如繩索初解開的捲曲狀。元 王蒙 深山疊嶂圖 (附圖)
*
折帶皴:平筆細,偃筆粗的筆法,如帶子的垂直折疊狀。元 倪雲林 容膝齋。(附圖)
*
骷髏皴:岩石經水長年侵蝕,久了形成石面上的窪洞如骷髏狀。元 王蒙 具區林屋。(附圖)
*
雪景表現:以渴筆在石上乾擦凹處,天空與水用淡墨暈染,留出山石陽面,即為覆雪。(附圖)

三.構圖的安排:
*
虛實分布:實者山石、樹木,虛者雲、水、留白處,屋舍屬之。畫紙上的虛實分布適當,予人一種透氣感(附圖)
*
表達方式:
寫實(附圖) : 石濤 題畫詩 :「搜畫其峰打草稿」。
寫意(附圖) : 畫者用水墨將意境表達出。
*
勾皴擦染、提頓轉折、書畫合一。(附圖)
*
層次分明:近大遠小,近濃遠淡,山石之間的安排處理適當,以叢樹煙雲拉開層次距離。五代荊浩山水訣 : 「丈山尺樹,寸馬豆人,遠山無皴,遠山無痕,遠林無葉,遠樹無枝…. 遠目無睛」。表示景物遙遠,山石紋理看不清,不皴。(附圖)
*
用筆用墨:有骨有肉,筆觸乾溼濃淡深淺變化(附圖)
*
思想融入:《山水訓》:「山水有可行者,有可望者,有可游者,有可居者」。水墨之「山水畫」除求筆調之生命與水墨之趣味外,另外就是經營可行、可望、可遊及可居的樂趣。(附圖)
*
意境表達:詩中有畫、畫中有詩。 (附圖)
*
主題呈現:表現雲、瀑布、點景人物 …….(附圖)
*
落款用印:屬於畫面的一部份,如何在適當的畫面落款用印。(附圖) (附圖)(附圖)

四.結語
皴在山水畫裡多以山石為主體,乃構成畫面的重心,以不同山石的個性, 主宰了整幅畫面的氣勢,應如何靈活應用皴法,需意在筆先,多觀察大自然的變化。
中國傳統山水畫所描寫的景色,不僅是外在的山石 樹木流泉 飛瀑 山嵐雲氣等的不同表現,實繫於藝術家的胸懷,各種美感與經驗的表現,所謂靈感創作是來自生活,生活來自歲月,歲月來自經驗,故見畫如見其人,必須充實內涵,多閱讀啟發心靈的書籍,且在日常生活中多感受一些美好的事物,自然相由心生,意境也就表現出來了。
中國山水畫,包含老莊哲學思想(寧靜淡泊,閒適中庸),民族人倫天性,人與人之間的和協關係,整個人的思想人格,融於自然山水景物中,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。

五.示範各類畫法並現場完成一幅作品

六.心動不如行動。
開始進入國畫山水世界吧!

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

友華隨筆

寫在故宮兩位和藹可親的長官
99年5月30日早上, 醒來很懊惱, 昨天禮拜六值班, 下班時又忘記打卡 (早上上班時滂沱大雨, 上車前滑一跤, 衣物泥濘, 時間還來得及回家換衣物, 到院已經8:54分, 下班圖書館檢查完畢, 還不能打卡, 就帶著讀者去正館買書購物, 一高興早已把打卡一事忘在腦後. 回來才想到, 已經來不及. 一直很懊惱, 一打岔就給忘了. 下次要想辦法用手機鈴聲提醒.)

想到難得空閒的假日, 沒人干擾, 可自在的過一天, 卻為此心情不好, 何必呢? 躺在床上想著在故宮的點點滴滴, 一晃眼40餘年, 可說是在故宮這個大環境下長大的, 很開心! 想到幾個和藹可親的長官, 一直銘記在心, 未曾記錄下來, 5/28員工座談會上, 張益中的提議, 院長在會中也希望同仁將在故宮的生活點滴試著寫出, 似乎覺得調到圖書館後, 尚無開始將生活點滴述諸於文字, 是件很丟臉的事情, 才開始試著練習.

周院長的機緣
96年6月,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, 調到大千館, 一則喜而一則憂. 喜的是能換一個環境, 將故宮的所學運用在工作上; 每日早上的導覽是我最快樂的時光. 憂的是大千館的工程, 花草植物的栽種, 以及動物飼養並非我所長, 本來施培洲先生負責此部份,施先生另有其他要務在身, 漸漸的轉交由我一個人掌管. 工程, 動植物, 財產清冊, 危機處理(颱風天災害預防), 很辛苦的一一從頭了解; 幾次想放棄, 退休算了! 但是我父親鼓勵我不要輕易放棄這是磨練自己的好機會, 也就接受挑戰! 在同事陳茂祺先生的協助下, 一切尚可撐過.

97年周院長上任, 全面改革, 依個人所長做適當職位的調整. 很幸運的有機會跟杜祿榮先生互換職位, 調到圖書館. 乍然如釋我心中的一塊大石頭, 假日終於可以安心的睡個好覺了!

97年年前, 周院長上任時巡視大千館, 院長進入大千館就指教需要改善之處. 我答應院長等年後我們依序開始調整, 改善. 但院長希望明天就開始. 主任.科長也叫我明天就照辦, 我的壓力來了, 因為早已計畫去美國探望腦癌末期的妹妹, 會跟院長的吩咐"馬上開始改善大千館”衝突到. 於是我去找院長委婉的敘述我的希望, 今晚的飛機希望能去看腦部剛開完刀的妹妹, 因為她的病情平均只有一年的存活率, 我真的希望去一趟. 院長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我的請求, 還祝我一路順風, 我感動至今. 於是將未完成的工作, 每個工作項目目前的進度, 負責及連絡人電話一一列出, 交給科長, 主任, 始安心赴美. 從美回來, 適逢春節跟院長報告探親歸來, 表達感恩, 院長的體諒我一直銘記在心.

跟江兆申老師的機緣
記得在國中時, 我二伯 (時任文化大學戲劇主任)送了我一本芥子園畫譜. 我欣喜若狂! 視之為寶! 常常照著畫. 報章雜誌的畫家作品也不放過, 有樣學樣. 從此父親交給我一項任務 – 逢年過節, 親友生日的賀卡就交給我畫了! 我欣然的完成一張張並且自己裱在設計好的賀卡上.

有一次去二伯家, 發現在書桌的旮旯裡, 看見一張灰塵滿佈略捲的國畫卡片, 我撿起來, 一看就是我曾經費心完成的國畫賀卡. 如獲至寶的收藏至今. 到故宮任職之後開始跟沈以正老師學習國畫, 往後偶爾拿起來看未曾學過, 只憑直覺所畫的國畫作品, 只有線條, 沒有筆法, 會心一笑自己如此的真誠與執著. 還題字 “仿江兆申山水”, 以自己的小指印取代印章, 真有意思!

57年9月進入展覽館當管理員, 與沈以正老師習畫3年, 當時沈老師為了要使導覽人員更了解中國山水畫, 於是在杭州南路的家中開班授課, 記得除了當時的導覽人員未還有武佩聖組長前夫人與我一起學習. 那時候的我住在單身女生宿舍. 武佩聖組長住我隔壁. 晚上我在淡江選修中文系課程. 利用課餘時間去沈老師家學畫. 57~67 年在展覽組當管理員時, 有時分配在書畫室, 在早上9點前參觀的人尚未來時, 當時已經是書畫處處長的江兆申先生, 常常會到陳列室巡迴, 每每遇到江先生自然會談論書畫, 並請教他有關書畫一事.

有一天我跟他說我之前臨摹了一幅他的畫, 已送給我淡江的同學陳芳英(現任藝大戲劇教授), 想要拿去參加國父紀念館主辦的比賽, 希望他能給我批評指教. 他爽快答應! 事後自己覺得很沒禮貌, 因為江先生已經是名畫家, 又是處長, 怎麼會想看我初學者的畫呢?於是我就作罷. 沒多久遇到江先生, 他問道: 妳不是要拿張畫給我看嗎? 我滿心歡喜因為她有把我的小心願放在心上! 趕忙說, 我已經送給同學,但捲軸被蟲咬, 我同學說等重裱後再拿給我, 我再請江先生指導, 不久陳芳英重表後送回故宮來, 我趁著休息時間拿給江先生看, 當他面帶微笑的慢慢打開畫, 而我正期待著他的指點與講評時, 他卻又慢慢的捲起畫. 眼看就要捲到題字上頭, 還不說一語… 我趕忙說:江先生, 有沒有什麼地方要改進的啊? 他停下來, 沉思幾秒, 仰頭微笑的說: “ 當然啦! 字要多練!” 後來這幅畫拿去展覽, 得了佳作. 登載在報紙上. 可能被江先生看到了, 有一天小楊(福利會楊淑貞小姐)告訴我說 :江先生叫我有空可以去看他畫畫, 我很開心! 於是排除萬難的將自己的工作空檔空出來配合江先生的作畫時間.

此後凡有江先生的演講, 授課或其他活動如:台大研究生來陳列室上課看畫, 我都盡量參與, 有同事警告我說江先生是會罵人的! 因為我這樣進進出出的, 他不喜歡外人干擾. 可是我顧不得這麼多因為我喜歡想聽他講解畫啊! 其實他也沒有罵過我, 還常和藹可親的問我最近有沒有練字, 提醒我可先寫九成宮, 雁塔聖教序….之類的. 他說他再忙也會寫至少36個字.

還有一次我在收發室分信到各單位信箱, 因為常有工友看不懂英文是給誰的, 我會用鉛筆在信封上淺淺的註明收件人,以便工友送達.

有一次我沒看清楚, 信封上收件人的名字寫在故宮博物院地址之下 ,我以為是院內的信. 就當公文處理, 寫上“交牟妮妮”. 不久這封信送回, 再細看名字寫在最後一行, 是江副院長的! 於是我將 “牟妮妮” 擦去改成 “江副院長”, 但 “交” 字沒有改. 這下糟糕了! 傳說我因此要被處分了, 因為 “江副院那可以用 “交” 的? 我仔細的想了又想, 疏忽了用字的禮貌, 但非惡意, 於是立刻到副院長辦公室澄清解釋. 江副院長看到了我, 不等我解釋也知道我的來意, 和善的說 “來來來, 喝杯咖啡!” 化解了長官與下屬之間的嚴肅氣氛, 也是我體會到, 這種程序, 用字, 是不能馬虎的! 即使是小小的地方, 也要重視! 把學問用在生活上!

來故宮40餘年的生活點滴, 有很多的成長經驗, 未曾記錄下來. 雖 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, 但確實可以訓練自己表達的能力, 寫作能力更順暢, 簡明, 抒發情緒.

我剛調職到圖書館不久, 在櫃檯值勤. 有一次院長來圖書館開會, 看到我,笑了笑點點頭說: “張友華妳調到這裡了!” 我也很滿意的笑了笑. 這正符合了院長的 “善用其才”. 我要好好珍惜我快退休的這幾年. 故宮真是個好環境, 我好捨不得離開呢!

2009年2月1日 星期日

中國藝術的英文

陶藝---ceramics
石雕---stone carving
攝影---photography
國畫---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
書法---calligraphy, penmanship